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标题:
杲昃
[打印本页]
作者:
才郎
时间:
2011-9-12 14:43
标题:
杲昃
简介:通泰方言,东西的意思!杲,太阳刚上树梢,代表早上上,是为东,昃太阳在西! 现通用于泰州地级市(泰州、姜堰、泰兴、兴化),和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如东和盐城南部的东台、大丰。
考证:清代泰州学者赵渔亭的《海陵竹枝词》:东路人来买“稿子”(东西),南路人邀过“瓦家”(我家)。忽逢西北乡农到,醒得(晓得)连称笑语哗。说明泰州城的东乡方言有“稿子”,而城南、城西北乡没有,各乡农民见面还相互嬉笑一番。 东台籍著名学者、报人戈公振先生曾向上海人讲解过这两个字:杲,日出东方,代表东,昃,日落西方,代表西,两字分别出于《诗经》和《易经》 …这一通极有修养的方言训诂惊动了上海滩的“饱学之士”。
相关介绍
“杲昃”根本不能算是扬中话,它是通泰方言词汇,在苏北的泰兴、姜堰、东台、如皋等地方言中都有。上海话“东西”叫什么“物事”,而通泰地区许多地方的叫法为"杲昃"。清代泰州学者赵渔亭的《海陵竹枝词》:东路人来买“稿子”(东西),南路人邀过“瓦家”(我家)。忽逢西北乡农到,醒得(晓得)连称笑语哗。说明泰州城的东乡方言有“稿子”,而城南、城西北乡没有,各乡农民见面还相互嬉笑一番。 针对上海人借方言嘲笑“江北人”,东台籍著名学者、报人戈公振先生曾向上海人讲解过这两个字:杲,日出东方,代表东,昃,日落西方,代表西,两字分别出于《诗经》和《易经》 …这一通极有修养的方言训诂惊动了上海滩的“饱学之士”。 扬中建县较迟,辛亥革命之前,太平洲北部隶属过泰兴县,那里的夹江不宽,相当一部分扬中人口来源于泰兴,到现在不超过4、5代人,所以“杲昃”还是从那儿来的。泰兴等地的“杲昃”靠近富庶的江南,又有不少是北方移民后裔,还有的人士的祖先原住苏州,是朱元璋强迫他们迁到江北去的。所以他们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粗犷与刚毅,又有南方人的灵巧和精明。特殊的地缘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既爽又弯,杲昃太崭"。这些“杲昃”世代承传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心态,为人处世讲究小心翼翼,得过且过,确实值得批判与反思 …
作者:
偶然
时间:
2011-9-12 14:50
本帖最后由 偶然 于 2011-9-14 21:48 编辑
这两个字怎么念啊?标出注音吧
作者:
才郎
时间:
2011-9-12 15:01
偶然 发表于 2011-9-12 14:50
这两个字自私念啊?标出注音吧
gao zai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1-9-12 16:24
认不得
作者:
暖家地暖张
时间:
2011-9-12 17:26
姜堰的方言还蛮有学问的。。。
作者:
才郎
时间:
2011-9-13 12:30
稿在:
东西
作者:
pentax007
时间:
2011-9-13 13:14
不认识,汗
作者:
江湖
时间:
2011-9-14 20:08
神的稿子呀?
作者:
静听
时间:
2011-9-14 20:13
楼上的相望江湖
作者:
大表哥
时间:
2011-9-14 21:24
就是什么东西的意思!
作者:
大表哥
时间:
2011-9-14 21:24
就是什么东西的意思!
作者:
大表哥
时间:
2011-9-14 21:26
上小学时就知道这两个字了,不过LZ了解的这么详细!
欢迎光临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http://www.jyrm.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