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帝王传说开启
传说比神话来得靠谱些,虽然只是那么一丁点。
神话距离事实很遥远,远得看不到事实本身,传说距离事实也很遥远,远得看不到事实本色。
神话难以找寻出事实的足迹,只是未涉及事实的一种虚构,传说却有事实的影子存在,即使这份事实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黄帝篇(一人独大的天下)
每个朝代到了它的末期,都不可避免地衰败,神农氏所建立的王朝,终于也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
各地诸侯部落再也不会将这个昔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强大部落,奉为全天下部落联盟的盟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注定着日渐西山的神农氏部落再也难现当年先辈们的辉煌,蠢蠢欲动扩张中强大起来的各部落,尽可以对这走向没落的“神圣民族”大声喊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部落酋长的恭敬程度没有以前那么诚恳了,连表面上的假意迎合都欠奉,进贡的物品也没有先前那么细致了,未经检验的不合格次品也敢往上送的,有些甚至都已经N年没有来瞻仰“天朝风采”了,召开个全联盟的友谊聚会,彰显下迟来的王威,各部落首脑不来不说,代表也没见派出一个来,还要自己花钱想着法子装点门面,昔日还是“主子爷、主子爷”叫着,现在都称兄道弟了,赶明个儿还指不定谁是谁的主子呢。
当所有预示聚集,一切的一切,都在指明着一个方向:天下该换主了!
a、最近有点烦
当时间来到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唯一值得神农部落的怀念与沉醉,只剩下美好的过往回忆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余留。
这个位于黄河中游陕西中部渭河流域,主要活动范围在陈丘(河南淮阳)的部落,这时以其强大优势的惯性依然名义上保持着对全中华大地掌控,虽然不是那么牢固,也没多少听话的,神农氏当年遗留下的余威毕竟多多少少存在着。
部落酋长姜榆罔,在这领袖位置上,已经做了好多年,并且还没有退休的打算,日益衰落的“天下共主”权力,逐渐褪去的势力范围,也使得他难以达成悠闲度日的心愿,他很是明白部落的窘境,但他却难以突破这种现状,这正是他最为头痛的事。
正如现在沉浮于世的我们,明明知道目前生活状态的不合理性,明明想要去改变这种活法,却怎么也突破不了这个极限,只能由得生活日复一日在岁月里蹉跎渡过。
传说里神农氏嫡系子孙的姜榆罔,在传说中却有一个不很是嫡系的故事:相传他的老妈任姒女士有一天在华阳一带郊游,恰巧有幸碰上一条神龙,这位任姒女士在个人生活作风上比较开放,也不嫌弃神龙是否是“非我族类”,就在野外与神龙那个那个了,如我们所看的很多肥皂剧般这也是一次中奖事件,没过多久后,任姒女士怀孕了。
当然,按史书上“为君者讳”的委婉说法,那是“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不管怎么说,这不关姜榆罔老爸什么事,即使考证出姜榆罔老爸是神农氏后裔,那也不关姜榆罔先生什么事,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很难将其定性为神农氏的遗脉,除非任姒女士的的确确是如假包换的神农氏传人。
如果除去神话部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故事做为一个未婚妈妈为隐瞒在外面和男人野合的事实真相,利用古代人迷信鬼神而编织出来的谎话,但不管怎么去解说,姜榆罔总逃不了爬行动物的私生子命运。
姜榆罔先生是位神灵人物,长得很像神灵,人身牛首,头上还有角,行为也很像神灵,刚出生三天就能说话,长到第五天走路成为家常便饭的事,一年不到几乎什么事情都懂,果然是神灵得很。
在姜榆罔先生前期执政时期,神农氏部落很是中兴了一番,在乘机吞并周围的几个小部落中,将原有的势力向外有所延伸,并凭借着神农部落的固有威望,姜榆罔先生还将当时天下最为至高无上的荣誉、独一无二的称号,悬挂在自己的头上。
这个称呼,大家都不会陌生,“炎帝。”
按《帝王世纪》的说法,这“炎帝”称号,是神农氏部落酋长作为天下最高领袖的传统称呼,“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姜榆罔先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名号之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正是这位“有圣德”的炎帝,并没有带领着他的部落走出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越来感受到周围“不友好”邻居的侵袭,尤其是根据地在涿鹿(山西运城)与有熊(河南新郑)的那两大实力派诸侯部落。
九黎部落本也是由神农氏部落发展而来,只是没有姜榆罔先生所处部落来得血脉纯正,经过不断迁移演变,现如今安居在涿鹿一带的他们,比起渐走下坡路的神农部落,少了一分正统后裔浸在骨子里的傲气及力乏不振的暮气,却多了几分新生事物的锐气。
部落酋长蚩尤是位有为青年,整天打熬筋骨下,将身体练得倍棒,平常三五十人还近不了身,尽管那是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蚩尤的“强壮无敌形象”,还是被渐渐传播开来,后来越传越邪乎,说他身上长着三个头,六只手,头如铜额如铁,还像念了咒语的义和团兄弟,浑身刀枪不入,连阿喀琉斯(Achilles' heel)那般的唯一弱点也找寻不到,各种十八般武器,刀、叉、斧、钺等等也没他不精通的,尽管那个年代这些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创造出来的,人们还是愿意将对英雄的美好愿望强加给他。
其实,这些话看来很像是战胜者事后为凸显夸大自己的功劳的有意编排,真正有血有肉的蚩尤本没有那么厉害,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也就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猛男。
传说蚩尤老爸老妈特能生,七搞八搞,一下子给蚩尤带来了八十一个兄弟,这快接近三位数字的兄弟也不赖,本事都不在蚩尤之下,他们成为蚩尤的好帮手,也是他实现“野心”的最好资本。
在蚩尤的领头下,全部落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工作之余,不忘活动筋骨,以至于个个都练得身强体壮,人高马大,就好像是罗马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斯。
有了精壮的队伍,就有了“闹革命”的基础,要想将其化为现实,还缺少两样东西,钱和武器。
上天对待蚩尤的九黎部落实在不薄,这两样东西他都不缺。
涿鹿地区是当时著名的产盐区,这历来受走私贩子亲睐长盛不衰的物品,绝对是交易市场上的抢手货,九黎部落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行业里属垄断地位,因而经济实力非常雄厚,而在煮盐的过程里,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的手艺也得到了提高。
部落属地旁边的两座大山葛庐山和雍狐山物产也挺丰富,金属矿产资源的“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为九黎部落的兵工厂不断输送着各种优质材料。
雄厚的资本,造就蚩尤的狂。
这位霸地一方的大部落酋长、小军阀头子再也不能满足于偏居一地只做个土皇帝的想法,他不断扩展自己的管辖范围,只在几年之间,周围几个小部落在九黎部落强大攻势前纷纷臣服。
小鱼小虾的入口,立时把蚩尤大大的食欲吊起,胃口再次被撑大的同时,蚩尤眼光瞄向了那两个唯一可以抗衡的强大部落。
虽同属姜姓,神农嫡系后裔的姜榆罔先生的神农氏部落一向瞧不起“庶出”的蚩尤所属九黎部落,其鄙视态度就好似后来以汉族自居的中华大朝子民们看待疆土之外的蛮夷,本身的优良出身,让他们有了沉醉往昔荣光的权利同时,也有了迅速堕落衰败的义务。
先前两个部落接触不多,各自忙着兼并怀柔周围的小部落,随着地域的无限接近,一个要重现辉煌,一个要扩张独大,局部冲突不可避免发生,双方刚开始小打小闹,打得激烈时,还可以本着友好态度协商解决,等到后来,梁子越结越深,谁也不服谁,往往都是不死不休。
神农氏部落尽管表面强大,内里却虚得很,碰上向来以“以武服人”的九黎部落,所有弱点都给暴露殆尽,连连交战过程中,神农氏部落除了精神上占点正统的光荣优势外,场面上一点也吃不开,打着打着就吃不消了,多年积蓄下来的家底眼看着就要被耗光。
无可奈何之下,姜榆罔先生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向另外一个同处当时先进水平的强大部落有熊部落求援。
这个决定,很是大胆,也很是错误。
别看有熊部落名字中有个“熊”字,其实这个部落一点也不熊,很快地,姜榆罔先生就会知道他的求援对象,竟然是一只披着熊皮的白眼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