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考勤工资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人坛
搜索
查看: 404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从神话开始即而传说然后历史上出名的帝王故事 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5:56: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话是长着想象翅膀的科学(盘古篇)


中华文明起源于,一个蛋。

在很久很久以前,久远得连天地还没有自身着落前,茫茫宇宙中漂浮着一团类似鸡蛋形状的粘稠物体,因为没有光,到处都是黑蒙蒙一片,因为没有声音,到处都是寂寞的死气沉沉,这非天堂形式也地狱模式的状态,后世的人们称之为“混沌世界。”

在这物体内,住着一个生命形态不明、长得高大无比的单一物种,名字叫做盘古,“他”一直以来以蜷曲身子、抱紧一团的姿势埋头大睡着。

沉睡了一万八千年后,盘古先生,即盘古大帝,醒来了。

“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远没有梦中那么美好,随之而来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孤寂,“他”决定改变这种现状,拓展生存与活动空间。

自我拯救行动立即展开,在一把后人硬塞在手中非金非木非铜非铁不知什么材质被誉为上古十大神器之一的斧头及另外一把不知什么名也不知什么材质早已被人遗忘的凿子大力协助下,整整经历一万八千年,素有“神力”(人力绝对做不来)的盘古,通过不懈地劈凿,终于自我救赎成功。

那一年,按神话学家们的说法,正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一个精确的不能再精确的年份。

这一年,也正是中华人类纪元的开始,按神话家们的说法。

当大鸡蛋被盘古先生搅得个稀巴烂的时候,混沌黑暗的局面彻底被打破,其中轻而又清的部分如乘电梯般渐渐上升,于是后来的我们有了天,其中重而又浊的部分如潜水般慢慢下降,于是,后来的我们有了地。

也许刚出生的缘故,那时的天,并不是很高,那时的地,也不是很厚,盘古先生不满足于现有的生存状态,欲望的无限膨胀,使得“他”要天更高,地更厚,“他”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再次为后世的人类开拓空间。

日子一天天过着,盘古先生在这每一天里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他”老兄每天长高一丈的同时,天也每天增高一丈,地也每天加厚一丈,(这里有个很大的bug,按照物理转换原则,应该是天和地各是半丈)于是,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

又是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盘古先生越长越高,天与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使“它们”重新相聚,大功告成之际,盘古先生被赋予的历史使命顺利完成。

所以,“他”也该死了。

神话学家们适应需求适时地将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创世神”用笔谋杀。

后世的学者们,言之凿凿地说,伟大的“创世神”盘古先生是累死的(被累死),任是谁做了这么多伟大的创举(确切地说是被摊派到这么多承重的体力活),不累死才怪,即使是神也不例外,后世的学者们还说,盘古先生死得其所,而且死得很有价值。

盘古先生临终前,虽然没有给我们后世人留下谆谆切切、意义极大的遗嘱,“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功在千秋、利于万代的宝贵遗产。

经过后世人的仔细盘点,盘古先生的所存遗迹还真是蛮多:这天上飘的白云,由盘古先生呼出的气演变而来;轰隆的雷声则是盘古先生声音扩散后的结果;热量十足的太阳与一派文静的月亮则是盘古先生左眼与右眼的进化;满天无尽的星辰也是由盘古先生的头发和胡须转换。

盘古先生浑身是宝,没有一处不可大用,“他”的身体化为五岳,具体分配如下,头为东岳,腹部为中岳,左臂膀为南岳,右臂膀为北岳,双腿为西岳(这也是一个bug,南岳与北岳的位置因朝代的不同,有所变动,盘古先生的左右臂膀也得再次搬动,真是难为“他”老 人家了);盘古先生的血液也是好东西,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江河由此而来。

纵横交错的筋脉对应着四通八达的道路,正合适;结实块状的肌肉正是一片片农田的源头;毛发则演变成大地上的草木;汗水成为浇灌滋润这万物的雨露;地下的著名矿藏诸如金石珠玉之类也是托了盘古先生牙齿、骨骼和骨髓的福,才得以应运而生。

盘古先生身上的寄生虫,也因“他”的神,在风的吹化下,有了很好的归处,那就是“黎氓”,中华最早人类的一种称呼。

就这样,盘古先生成了天地万物的始祖,人类最早的共同祖先,至少中华人就是这样认为的;就这样,古代的学者们以神话的方式“很是科学”地解释了生命的源起及人类的源起,至少中华古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就这样,盘古先生成为了第一位为人类献身而死得其所却又“不得好死”的最高领导级别人物。
26#
发表于 2011-9-9 18:39:55 | 只看该作者
冒昧的说一句,太长了!现代人讲究的是言简,易懂!
25#
发表于 2011-9-9 17:55: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09:23:48 | 只看该作者
d 传说很动人。

相传姬轩辕的军队与蚩尤的军队相逢于涿鹿郊野,摆开阵势后,便是“好一场厮杀”。

姬轩辕属下设有“熊罴貔貅貙虎”为主的野兽军团,非常凶猛,战斗力也非常强劲,“它们”首先发起冲锋,但蚩尤与他那八十一位“铜头铁臂”兄弟也不弱,面对有熊部落强力攻势,毫不退避,扛着兵器迎头而上,冲入动物先锋队中就是一顿乱砍。

交战初期,双方实力不相上下,难以分出胜负,处于相持阶段,不过,胶着没多久后,蚩尤显示出他那“神灵”之力,据说只是大口那么一张,喷了几口气,百里之内起了弥天大雾,还三天三夜经久不散。

按理大雾条件下,对两军都是很不利,但根据相关记载,似乎受影响的只有姬轩辕的军队,蚩尤部队活得挺自在,犹能持续作战,有熊部落一时间有点支持不住。

危难关头,姬轩辕召集部落里的所有领袖人物召开了一个紧急军事动员大会,以应付这次突如其来的非自然事件,所有那个时代知名风云人物如力牧、大鸿、应龙等等全都赶来,唯独缺少一个叫风后的,不知在捣鼓什么东西,迟迟也不见身影。

姬轩辕一打听,才知道,风后正忙着搞发明创造呢,本来酋长大人是很火的,这么重要会议,做为自己首席臣子,竟然不参加,什么道理,但一听说风后的研究项目,酋长大人立马就露出了迷人的笑脸。

这东西,就是在后世鼎鼎大名的指南车。

有了指南车的帮助,有熊部落的军队成功地从迷雾中突围,重新布置军队后,姬轩辕找来得力助手应龙命他在高地上筑坝蓄水,想要将蚩尤军队全部去喂王八。

直到此时为止,姬轩辕那为后人所称颂的“神灵力量”一点也没有显现,我们所看到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军事将领。

蚩尤也不是这样就消停得了,姬轩辕在布置事宜的时候,他请来了两位神仙级别自然破坏系人物:风伯和雨师。

顾名思义,风伯,就是管刮风的,雨师,就是管下雨的。

两人一登场,战场形势立即就发生变化。

狂风暴雨持续不断侵袭着姬轩辕和他的军队,眼看着大势将去,姬轩辕先生忽然间神威大展,凭借着与各路神仙的友好关系,从天上请下重量级同属自然破坏系神仙天女魃。

魃,是旱灾的罪魁祸首,诚所谓“旱魃一出,赤地千里”,风伯雨师名头再响,法力再高,一碰上这姑奶奶,立马隔屁,霎时间天下大旱,雨停风止,姬轩辕乘机带领军队开始反击。

战局进行到这地步,有点《荷马史诗》里特洛伊战争的意味,凡人在地上打着,奥林匹斯山上的希腊众神们分成派系在后面支持着,尤其是这位女魃同志,据说是由僵尸演变而来,身上全是白毛,眼睛长在头顶上,真正的眼高过顶,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全是由一条条小蛇构成,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Medusa)。

形势逆转下,姬轩辕先生的优势明显,一般来说,人们偏向胜者,神仙也不例外。

这时候,神仙级别领袖人物西灵圣母落井下石派了自己的徒弟九天玄女下来,传授给姬轩辕先生各种奇妙法术及兵法(据道家的红口白牙讲述著名的房中术也是这时传下来的)。

这为传说中原型为人头鸟身不知名生物的神仙,除免费赠送给公姬轩辕先生各项诸如符、印、节、幡、剑等天上神仙研制高科技产品(那时节称做法宝)外,还前往东海流波山以灭绝手段杀了一群只有一只脚独立行走形似牛的基因突变稀有珍贵上古原始动物夔牛。

夔牛遭受灭顶之灾,全由一身厚实的皮所引起,九天玄女用它的皮制成八十面大鼓,又是无偿赠送给姬轩辕先生(九天玄女对姬轩辕超出常人的热情,实在让人联想两人是否能够发展出一段动人美妙的工作恋情)。

当鼓声响起时,声音最高可传达三千八百里,战场上一片震动,大有天崩地裂之势,九黎族兄弟虽然个个神勇无比,也为这巨大鼓声震得头晕目眩,找不着北,姬轩辕乘势追杀,大败蚩尤军队。

激烈战斗过程中,蚩尤被杀,因他是不死之身,姬轩辕命人将他五马分尸,身体的各个部分埋葬在各地。

据说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抛弃在荒山上,那地方最后化为一片血枫林,他在东平寿县的坟墓上常常有赤气冒出,形状就好似布匹流长,当地人称之为“蚩尤旗”。

顾及到蚩尤实在太凶猛,在蛮人中的影响及地位,姬轩辕先生将蚩尤尊奉为“兵主”,一个不屈不挠的战胜形象就此定位。

传闻姬轩辕的军队旗帜上往往使用蚩尤肖像,各地诸侯(主要是蛮人地区)见有这样的旗帜往往都是不战而降,蚩尤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大人物,即使死了,为姬轩辕的“天下事业”做出不少贡献,传闻里蚩尤被大败的那些部众,躲到了贵州的丛山万林里,那些人就是苗族的祖先。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08:26:32 | 只看该作者
C、用实力说话

从地理位置形势来讲,有熊部落的前途不容乐观,东面有九黎部落的不断侵袭,西部是神农氏部落的虎视眈眈,若是两部落化敌为友,结成联盟,有熊部落很容易成为陕西当地的一道名菜——肉夹馍。

偏偏蚩尤向来习惯挑战权威,姜榆罔向来做惯老大,两者联合的可能性几率几乎等于零,姬轩辕先生大可以安整以暇地处理完周边事务,壮大自己后,再将这两个强邻各个击破。

一接到神农氏部落的邀请,姬轩辕先生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他的目标,很明确,对神农氏部落发动突袭。猝不及防下,没有防备的神农氏部落遭到全面性打击,节节败退之后,姜榆罔集结起所有人员在阪泉之野(河北涿鹿东南)与公孙轩辕先生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这是中国历史书上所记载的第一次有规模会战,一个新兴部落与一个没落部落的对决,代表着两种文明的冲突,也是两个民族融合的最好契机,不论谁胜谁败,将深深影响到整个中华文明,因为以后的我们将以这两者为名,并以此为豪。

战役总共打了三次,具体过程已经没有人知道,结果是神农氏部落败了,部落子民都成了俘虏,牛羊家畜也成了有熊部落的公家财产,一个曾几何时强盛到足以控制整个中华区域的部落从地球上消失了,姜榆罔先生这位被称做“中华三始祖”之一、“炎黄子孙”的炎字辈开创人物也在战役中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奉献出仅有的生命。

战争的胜利,使得姬轩辕先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实力,“天下”这个总目标越来清晰明确,他决定再接再励,乘着高涨的士气,将向来不服治的九黎部落一鼓作气拿下。

于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天下第一战”涿鹿之战轰轰烈烈上演。

这场战争有三个说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逸周书·尝麦解》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按《史记》的说法,姬轩辕战胜姜榆罔后,才打得蚩尤;《逸周书》则说是姜榆罔和姬轩辕联合做掉了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神神乎乎地白纸黑字写上蚩尤挑战姬轩辕不成而吃了败仗。

不管哪种说法,对战争的结果是没有异议的,姬轩辕胜了,蚩尤败了。

战争的过程,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版本:传说版本和科学版本。

4053b6d8gvb195u2jbz3i&690.jpg (42.16 KB, 下载次数: 0)

4053b6d8gvb195u2jbz3i&690.jpg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0:16:49 | 只看该作者
b、有熊出没

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有一处周围全由红墙围护的古建筑,气势森然,威严庄重,走进红墙内,一片古朴至雅之风扑面而来,满眼千年古柏映绕中,飞檐翘顶、朴实文秀祭亭前,那是一座青砖花墙砌成的大冢。

冢是衣冠冢,衣物的主人早已“驭龙升天”,故而陵墓前竖立着一块大碑刻有“桥山龙驭”的字样,虽然墓主人真实存在性历来颇受争议,却不妨碍人们对这位先祖的敬仰之情,尤其每年清明时节、细雨纷飞之时,上万人的公祭活动,成为当地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位至今让上至高官、下到小民众多芸芸众生怀念不已的“大人物”,就是传说时代的第一位天下君主:“黄帝”。

黄帝没有成为黄帝之前,只是一个姓公孙,名字叫做轩辕处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等部落酋长,他老爸为少典氏(部族名),老妈为有蟜氏(部族名),两族为前途利益政治婚姻前提下,便有了公孙轩辕这位美好结晶。

按《国语》说,公孙轩辕先生与姜榆罔先生(炎帝)同是兄弟,老爸老妈辛勤努力下,爱情树上结出两颗鲜美果实,公孙轩辕因住在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河畔而改姓了姬,理所当然,姜榆罔因靠近姜水(今陕西关中清姜河)河畔也就姓了姜,两兄弟绝对是非常有个性,不仅改了姓,还统领着各自的部落对着干,情形极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袁绍兄弟。

传说家们说黄帝的母亲叫做附宝,据我所知,炎帝的母亲叫做任姒,也许是同一个人不同姓,或许是有蟜氏部族的另外一位传奇女性,看过任姒女士的经历,大家都该知道,有蟜氏的女性成员在男女关系方面都是比较那个那个的。

这位附宝女士,在生黄帝之前,曾经出去野外闲逛,特别注意,那是在一个浪漫与小资情调很浓的晚上,正是这次别有意味的外出,诞生了继往开来的姬轩辕先生。

据附宝女士的回忆,那天晚上也没有特殊事件发生,她只是因耐不住寂寞而出去看了看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的星星是她记忆里最为光亮的,她分明看到有一道耀眼的电光正围绕着北斗枢星打转,比起平时那份光格外妖娆,北斗枢星雄性荷尔蒙激发下经不起光芒的挑逗与引诱,从天空中一头栽下坠入到茫茫大地上。

奇异的天文现象,引发出附宝女士极大的好感(不是好奇),天人合一的感应过后,一个新的生命在肚中慢慢酝酿,直到整整过了二十四个月(时间够长),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响起,姬轩辕先生出生了。

若是东北大地上的大老爷们听到这故事,首先第一句就是“编,继续编”,可处在那个极其封建极其迷信的“万恶”古代人们中的极大多数还是相信了附宝女士这番鬼话连篇的不靠谱言论,并将这看做是神迹而敬而仰之。

年轻的附宝女士利用人们的时代特征轻松化解未婚先孕困境的同时,也为肚中的那个生灵积累起将来兴起的政治资本,毕竟这样的天赐小孩是值得更多人去推崇和拥戴的。

大史学家司马迁也为姬轩辕先生的魅力所倾倒,在煌煌大著《史记》上为姬轩辕先生的传奇事迹写上“锦上添花”的一笔:“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就是这么一句连鬼不信的大谎话,堂而皇之地被记载在正史上,如果拿以一个人的标准去衡量,这几项优势,绝非是地球人类所能办到,所以,我可以得出结论,姬轩辕先生绝对不是人,而是某种不知名地外生物。

姬轩辕先生十五岁那年就当上了有熊部落的酋长,没过上几年,周围部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早年间臣服神农氏部落的一些观望部落也迫于他的压力而归附,在不断蚕食周边地区的同时,有熊部落成为当时世上最为强大的三大部落之一。

神农氏部落“天下盟主”的位置,姬轩辕先生向来馋涎已久,两部落之间的明争暗斗时有发生,虽没有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局部地区的摩擦还是存在,随着神农部落的衰落,各个小部落基本倾向于有熊部落,暗中都以姬轩辕先生为马首是瞻。

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乘着姜榆罔先生求援的机会,姬轩辕先生决定帮上神农氏一把,当然,帮的是倒忙。

21#
发表于 2011-9-1 08:46:1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期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8:38: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帝王传说开启


传说比神话来得靠谱些,虽然只是那么一丁点。

神话距离事实很遥远,远得看不到事实本身,传说距离事实也很遥远,远得看不到事实本色。

神话难以找寻出事实的足迹,只是未涉及事实的一种虚构,传说却有事实的影子存在,即使这份事实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黄帝篇(一人独大的天下)

每个朝代到了它的末期,都不可避免地衰败,神农氏所建立的王朝,终于也走到了它的历史尽头。

各地诸侯部落再也不会将这个昔日“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强大部落,奉为全天下部落联盟的盟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注定着日渐西山的神农氏部落再也难现当年先辈们的辉煌,蠢蠢欲动扩张中强大起来的各部落,尽可以对这走向没落的“神圣民族”大声喊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部落酋长的恭敬程度没有以前那么诚恳了,连表面上的假意迎合都欠奉,进贡的物品也没有先前那么细致了,未经检验的不合格次品也敢往上送的,有些甚至都已经N年没有来瞻仰“天朝风采”了,召开个全联盟的友谊聚会,彰显下迟来的王威,各部落首脑不来不说,代表也没见派出一个来,还要自己花钱想着法子装点门面,昔日还是“主子爷、主子爷”叫着,现在都称兄道弟了,赶明个儿还指不定谁是谁的主子呢。

当所有预示聚集,一切的一切,都在指明着一个方向:天下该换主了!


a、最近有点烦

当时间来到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唯一值得神农部落的怀念与沉醉,只剩下美好的过往回忆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余留。

这个位于黄河中游陕西中部渭河流域,主要活动范围在陈丘(河南淮阳)的部落,这时以其强大优势的惯性依然名义上保持着对全中华大地掌控,虽然不是那么牢固,也没多少听话的,神农氏当年遗留下的余威毕竟多多少少存在着。

部落酋长姜榆罔,在这领袖位置上,已经做了好多年,并且还没有退休的打算,日益衰落的“天下共主”权力,逐渐褪去的势力范围,也使得他难以达成悠闲度日的心愿,他很是明白部落的窘境,但他却难以突破这种现状,这正是他最为头痛的事。

正如现在沉浮于世的我们,明明知道目前生活状态的不合理性,明明想要去改变这种活法,却怎么也突破不了这个极限,只能由得生活日复一日在岁月里蹉跎渡过。

传说里神农氏嫡系子孙的姜榆罔,在传说中却有一个不很是嫡系的故事:相传他的老妈任姒女士有一天在华阳一带郊游,恰巧有幸碰上一条神龙,这位任姒女士在个人生活作风上比较开放,也不嫌弃神龙是否是“非我族类”,就在野外与神龙那个那个了,如我们所看的很多肥皂剧般这也是一次中奖事件,没过多久后,任姒女士怀孕了。

当然,按史书上“为君者讳”的委婉说法,那是“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不管怎么说,这不关姜榆罔老爸什么事,即使考证出姜榆罔老爸是神农氏后裔,那也不关姜榆罔先生什么事,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也很难将其定性为神农氏的遗脉,除非任姒女士的的确确是如假包换的神农氏传人。

如果除去神话部分,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故事做为一个未婚妈妈为隐瞒在外面和男人野合的事实真相,利用古代人迷信鬼神而编织出来的谎话,但不管怎么去解说,姜榆罔总逃不了爬行动物的私生子命运。

姜榆罔先生是位神灵人物,长得很像神灵,人身牛首,头上还有角,行为也很像神灵,刚出生三天就能说话,长到第五天走路成为家常便饭的事,一年不到几乎什么事情都懂,果然是神灵得很。

在姜榆罔先生前期执政时期,神农氏部落很是中兴了一番,在乘机吞并周围的几个小部落中,将原有的势力向外有所延伸,并凭借着神农部落的固有威望,姜榆罔先生还将当时天下最为至高无上的荣誉、独一无二的称号,悬挂在自己的头上。

这个称呼,大家都不会陌生,“炎帝。”

按《帝王世纪》的说法,这“炎帝”称号,是神农氏部落酋长作为天下最高领袖的传统称呼,“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姜榆罔先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名号之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正是这位“有圣德”的炎帝,并没有带领着他的部落走出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越来感受到周围“不友好”邻居的侵袭,尤其是根据地在涿鹿(山西运城)与有熊(河南新郑)的那两大实力派诸侯部落。

九黎部落本也是由神农氏部落发展而来,只是没有姜榆罔先生所处部落来得血脉纯正,经过不断迁移演变,现如今安居在涿鹿一带的他们,比起渐走下坡路的神农部落,少了一分正统后裔浸在骨子里的傲气及力乏不振的暮气,却多了几分新生事物的锐气。

部落酋长蚩尤是位有为青年,整天打熬筋骨下,将身体练得倍棒,平常三五十人还近不了身,尽管那是个消息闭塞的年代,蚩尤的“强壮无敌形象”,还是被渐渐传播开来,后来越传越邪乎,说他身上长着三个头,六只手,头如铜额如铁,还像念了咒语的义和团兄弟,浑身刀枪不入,连阿喀琉斯(Achilles' heel)那般的唯一弱点也找寻不到,各种十八般武器,刀、叉、斧、钺等等也没他不精通的,尽管那个年代这些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创造出来的,人们还是愿意将对英雄的美好愿望强加给他。

其实,这些话看来很像是战胜者事后为凸显夸大自己的功劳的有意编排,真正有血有肉的蚩尤本没有那么厉害,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也就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猛男。

传说蚩尤老爸老妈特能生,七搞八搞,一下子给蚩尤带来了八十一个兄弟,这快接近三位数字的兄弟也不赖,本事都不在蚩尤之下,他们成为蚩尤的好帮手,也是他实现“野心”的最好资本。

在蚩尤的领头下,全部落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工作之余,不忘活动筋骨,以至于个个都练得身强体壮,人高马大,就好像是罗马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斯。
 
有了精壮的队伍,就有了“闹革命”的基础,要想将其化为现实,还缺少两样东西,钱和武器。

上天对待蚩尤的九黎部落实在不薄,这两样东西他都不缺。

涿鹿地区是当时著名的产盐区,这历来受走私贩子亲睐长盛不衰的物品,绝对是交易市场上的抢手货,九黎部落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行业里属垄断地位,因而经济实力非常雄厚,而在煮盐的过程里,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的手艺也得到了提高。

部落属地旁边的两座大山葛庐山和雍狐山物产也挺丰富,金属矿产资源的“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为九黎部落的兵工厂不断输送着各种优质材料。

雄厚的资本,造就蚩尤的狂。

这位霸地一方的大部落酋长、小军阀头子再也不能满足于偏居一地只做个土皇帝的想法,他不断扩展自己的管辖范围,只在几年之间,周围几个小部落在九黎部落强大攻势前纷纷臣服。

小鱼小虾的入口,立时把蚩尤大大的食欲吊起,胃口再次被撑大的同时,蚩尤眼光瞄向了那两个唯一可以抗衡的强大部落。

虽同属姜姓,神农嫡系后裔的姜榆罔先生的神农氏部落一向瞧不起“庶出”的蚩尤所属九黎部落,其鄙视态度就好似后来以汉族自居的中华大朝子民们看待疆土之外的蛮夷,本身的优良出身,让他们有了沉醉往昔荣光的权利同时,也有了迅速堕落衰败的义务。

先前两个部落接触不多,各自忙着兼并怀柔周围的小部落,随着地域的无限接近,一个要重现辉煌,一个要扩张独大,局部冲突不可避免发生,双方刚开始小打小闹,打得激烈时,还可以本着友好态度协商解决,等到后来,梁子越结越深,谁也不服谁,往往都是不死不休。

神农氏部落尽管表面强大,内里却虚得很,碰上向来以“以武服人”的九黎部落,所有弱点都给暴露殆尽,连连交战过程中,神农氏部落除了精神上占点正统的光荣优势外,场面上一点也吃不开,打着打着就吃不消了,多年积蓄下来的家底眼看着就要被耗光。

无可奈何之下,姜榆罔先生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向另外一个同处当时先进水平的强大部落有熊部落求援。

这个决定,很是大胆,也很是错误。

别看有熊部落名字中有个“熊”字,其实这个部落一点也不熊,很快地,姜榆罔先生就会知道他的求援对象,竟然是一只披着熊皮的白眼狼。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28:03 | 只看该作者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24: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年一笑 于 2011-8-31 09:24 编辑

“有目共睹”的神话时代

盘古、三皇、五氏的时代,后世人称之位神话时代,随着神农氏的出现,中华大地农业社会的完成,这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神话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后矛盾,破绽百出,与现在编故事力求完美,不让人有硬伤可寻不同,神话故事里充满着各种经不起推敲的硬伤,有时候一个故事没讲完就终结,没头没尾,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因为“它”是虚构的,“它”不用承担任何包袱,“它”可以任意天马行空。

这才是真正的神话,原始民众口口传颂中的神话,“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不需要完美的逻辑,正因为“它”是先民们产物,“它”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性格特征,“它”也必然是粗糙不完整。

神话是不可抛弃的,“它”是先民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也是我们了解当时情况的一个渠道,一个民族不可缺少属于他的神话,每个民族都有属于他民族特色的神话,中华民族尤其丰富而厚重。

从某种意义上讲,神话已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精神血液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神话的民族,将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不可想象,一个讲述不了过往的民族,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在这个时期,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创世神话,“他们”的神灵也如中国的神灵们忙碌地改造着这个世界。

例如:犹太人的唯一主宰神灵上帝耶和华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万物及人类;

古埃及太阳神“拉”用意念将这个世界打造完成;

古巴比伦精灵提阿马特和阿卜苏创造了诸神,为诸神革命后,产生了世界与人类;

古希腊大母神该亚在沉睡中单性繁殖乌拉诺斯,该亚与乌拉诺斯双性结合,生产出提坦神族,众神努力下,新的世界诞生;

古印度神话世界本是一片混沌,因为有了水,便有了火,在火的催生下,水中长出一个金蛋,大梵天从中降生,在“他”的神力下,蛋壳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成为天,下半部分成为地,天地万物也在“他”的手中被创造(有些类似于盘古)。
  
就在这些知名的神话时代的神灵们的工作中,一个新兴世界呈现一片新气象,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向前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人坛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姜堰论坛|姜堰人民论坛|姜堰第一门户社区 ( 苏ICP备18040877号-1 公安备案: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4735号  人坛成长的足迹:   

GMT+8, 2025-8-3 10:33 , Processed in 0.188118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